【资料图】
近日,在浙江杭州,两位乘客“赖”在一辆网约车上近30个小时,引发社会关注。最新消息,杭州警方已对这两名乘客依法作出行政拘留处罚。
梳理此事过程,其实事实比较清晰。因乘客选择的上车点开不进去车,司机就和乘客商议在离上车地点20米处等。结果两名乘客上车后大吼大叫,还要求司机赔偿10倍违约金。双方发生冲突后,两名乘客一直拒绝下车,赖在车上超24小时,还尿在了车上。期间警方前来调解,劝说5小时未果。
这事堪称“魔幻”。“魔幻”的是,竟然有人因为这么点小事作这么久,还为此能忍受在车上坐了近30个小时,那得多遭罪啊。好好协商的路不走,平台投诉不去,警方调解劝阻也不下车,合理合法的解决渠道全都避开,偏偏选择最极端偏激的“维权”路径。
如果这两位乘客真是为了自身合理权益,且在正当维权渠道“失灵”的情形下,无论事情多小,都应该捍卫自己权益,如此闹闹,也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但目前把此事里外翻个遍,几乎找不出他们合理权益被侵害的点体现在哪里。那最后呈现出的,自然就是没理且不体面的“以闹维权”,奇葩且丢人。
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其中那位女乘客,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还一副“有理有据”的样子,表现出学识乃至法律素养都很高的样子,扬言自己是为了法律和权益,还暗讽此次杭州之旅,让自己“涨知识”“有收获”。结合此事前因后果,这就像是“恶人先告状”,还有些“颠倒黑白”意味,态度就显得愈发可笑。
现在,杭州警方已对这两名乘客依法作出行政拘留处罚,是依法对”谁闹谁有理“亮剑,以法止闹,大快人心,契合社会普遍的正义期待。
一个琐碎的民事纠纷,会闹大到这个份上,不仅是因为两位乘客无理奇葩,更是因为事发后,社会各方对此行为表现出的“无可奈何”令人迷惑。某种程度上,这份“无可奈何”,是对“以闹维权”的纵容,也让公众对社会的规则、道德和文明,在某一刻产生疑虑和恍惚,这应当警惕。
当然,这种看似鸡毛蒜皮的事,也不容小觑,其背后涉及到个体权益和行为边界,有一定公共属性,如今闹上舆论场,也有积极的一面。无论是此事,还是此前高铁掌掴事件,社会价值在于,让理越辩越明,让更多人在道德和法律框架下,明晰界限,明辨是非,通过捍卫一个又一个“个案公正”,擦亮公共文明的镜子,推动社会公正和点滴进步。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