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我是数字华夏网小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一个小女孩上网课被骗17万,已有多名学生上网课期间被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们居家学习为了便于上课,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一个小女孩上网课被骗17万?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个小女孩上网课被骗17万
孩子们居家学习
为了便于上课
很多家长把手机交给孩子
让他们自行上网课做作业
诈骗分子也利用这个机会
将目标转向了
思想单纯、社会经验不足的学生
骗子大多利用孩子
对游戏、明星、零用钱的向往
引诱他们上当受骗
针对近期频频发生的这类诈骗案件
警方发出预警
提醒广大家长警惕
真实案例一
10月27日,兰山区12岁男生张同学在网课之余,用手机玩“迷你世界”的游戏时,游戏推送“加入QQ群领取游戏免费皮肤”消息,张同学就加入一个“迷你世界皮肤回馈粉丝”QQ群。入群后,群里有个“迷你世界”游戏头像的“工作人员”主动加张同学为QQ好友,并发送了一个二维码,告诉他通过扫码可免费领游戏皮肤,张同学很高兴并按照骗子的指引进行扫码。
张同学扫码后出现一个提示:“您的账号已被微信系统锁定,请联系解除员30分钟内为您进行解除,如未完成解除,系统将会冻结您的微信和银行卡,并做出15天拘留处罚”。张同学将截图发给骗子询问能不能取消,骗子说无法取消,同时给张同学发送一个小男孩和父亲被送进拘留所的图片,并发消息“你想跟他一样把你的父母送进监狱吗”。
害怕的张同学在骗子指导下,在一个“盒马”APP扫码购物,骗子在视频通话中直接获取张同学手机上收到的验证码,并将银行卡24000余元全部转出。此后,骗子还引导张同学“隐瞒”家长,将两人的聊天记录和好友删除。
手段解析
1.孩子在玩游戏过程中,看到免费领取游戏皮肤、免费送游戏币装备、购买出售游戏设备等广告消息,进入陌生QQ、微信群。
2.群内客服让孩子用家长手机扫码领装备,孩子扫码后,后台提示操作有违规,要冻结手机的银行卡和微信,还要对家长和小孩进行拘留处罚。孩子在恐惧中听从客服的指令,把家长手机内的钱转给骗子。
真实案例二
10月28日,兰陵县13岁女生陈同学在网课之余,浏览“蔡某坤”微博评论区,发现“蔡某坤粉丝QQ群”并加入。入群后陈同学在群里看到有人发布一条免费领取蔡某坤签名照和红包福利的消息,于是就私聊该人询问具体如何申请。
对方给陈同学发送一张操作流程图,显示申请前需要先向“中国扶贫基金会”转账10元。陈同学转完10元后,对方便发来一个二维码让其添加“工作人员”的QQ号。陈同学添加QQ号后,“工作人员”称陈同学是未成年人,陈同学刚才的转账导致商户余额被冻结,如果不配合解冻,将起诉其父母。
陈同学很害怕,“工作人员”称解冻需要用其父母的手机转账,转账后钱会立即退回。陈同学便拿来母亲手机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先后转账15000余元。转完钱后,陈同学向“工作人员”继续索要签名照后,发现自己的QQ已经被拉黑。
手段解析
1.受害青少年儿童在网上或短视频中发现领取明星签名照的信息,骗子冒充明星助理的身份,告知扫码支付5元、10元不等费用,就可以获得明星签名照。
2.孩子付款成功后,骗子编造未成年人付款违规,导致骗子的银行账户内资金被冻结的谎言。然后以起诉孩子及父母为由恐吓小孩,后指令孩子操作父母手机转账进行解冻,导致被骗。
警方再次提醒
青少年的防骗教育十分重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树立其防骗思维。
1、让孩子对网上所有主动接近的人打一个问号,心里嘀咕一下这人是不是要骗你,这样慢慢地形成风险意识。
2、要有正确的经济价值观,不要有不劳而获的思想。
3、做好防护,家长要做好自身手机支付的安全措施,莫轻易告知孩子手机支付密码、银行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同时告诉他们不要盲目扫码二维码,以防恶意软件和木马病毒被强行安装,更不要盲目点击不知来源的链接以防进入钓鱼网站。
转自:平安临沂
来源: 齐鲁晚报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