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格米特(002851)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公司所处行业情况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归属于制造业中的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C38),根据公司所处的专业领域,公司归属于电气自动化行业,根据公司核心技术特点,属于电气自动化行业中的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行业。根据应用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包括智能家电电控产品、电源产品、新能源及轨道交通部件、工业自动化、智能装备、精密连接六大类。产品下游客户所处行业分布较为广泛,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特点。各细分领域行业发展状况如下:(1)智能家电领域全球家用电器消费规模庞大,中国、印度、东南亚已经成为全球家电的制造中心。家电产品进一步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家电消费稳步迈向“数智化”时代。根据《2022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显示,可以为用户提供全新生活场景与生活价值的“新家电”近年来快速普及,其用户覆盖各年龄段消费者。“新家电”销售规模迅猛增长,部分品类销售出现井喷,整体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智能家电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2828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6552亿元,是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智能家电电控产品融合了功率变换、逻辑控制以及变频控制技术,是家用电器实现智能化的核心部件。智能家居作为一种科技生活方式,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消费群体的年轻化,智能家居渗透率有望继续增长;另一方面,中国智能家电产品的出海步伐正在加快,大量的优秀企业与产品,已经开始了海外市场的渗透。(2)电源产品领域电源产品在工业设备和家用、商用设备中都有广泛使用,其型号众多,功率差异较大。在工业电源领域,由于工业设备具有工况复杂、作业环境恶劣且存在较大差异的特点,对主要部件工业电源的生产和设计要求较高。工业设备厂商的普遍做法是将电源的设计和生产外包,由专业的电源供应商供应,涉及的行业较为分散,各个电源厂家的市场定位不尽一致,因此行业竞争较为分散。近年我国工业企业产业升级、新兴行业需求增长以及国家政策扶持等因素对我国工业电源市场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消费电源领域,产品竞争更加激烈,高性能、高功率密度、高效率是消费属性产品设计的关键,并且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与逐步渗透,新型智能化电子设备的不断变革持续带动相关电源市场的需求。近年来,全球的电源行业正逐步从欧美向中国台湾、再逐步向大陆转移,国内电源企业的生产工艺及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国内技术水平较高的电源企业开始拓展海外市场,并与国外厂商展开竞争。“工程师红利”的积累也正推动中国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提升了中国电源的研发和制造能力。(3)新能源汽车及轨道交通领域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在相关政策推动下,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呈现爆发式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1-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229.1万辆和222.2万辆,同比均增长42.8%,市场占有率达27%;新能源汽车出口34.8万辆,同比增长1.7倍。中汽协表明,2023年,我国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此外,新的一年芯片供应短缺等问题有望得到较大缓解,预计2023年汽车市场将继续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呈现3%左右增长。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向好有利于公司相关业务稳步扩张。数据显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6537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967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3%。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数据,2022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09亿元,投产新线4100公里,其中高铁2082公里,圆满完成年度铁路建设任务。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新增30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3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市场规模将达9928亿元。近年来,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加快,我国城轨交通累计运营线路长度也不断增长。中国轨道交通产品具备技术和成本优势,近年来不断取得海外订单,公司产品已跟随客户的发展进入多个国家。(4)工业自动化领域工业自动化行业属于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确保国家技术安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环节。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强调了制造业高端化的自主可控,重点布局分散式控制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数据采集和视频监控系统等工业控制装备等,并强调加强工业软件研发应用,培育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建设。在电力电子和相关控制技术不断发展以及工业制造业的需求推动下,工业自动化驱动控制系统将不断向着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在此过程中,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变频器等控制及驱动核心部件的技术升级具有决定性意义。工业制造业伴随宏观经济波动总体投资出现一定周期性,根据《2021年中国自动化市场白皮书》数据,我国工业自动化控制市场规模已经从2016年的1428亿元波动上升至2020年的206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63%。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约2642亿元,自动化核心产品市场同比下滑1.5%,市场表现较为低迷。但预计2023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将恢复增长至2822亿元,且预计2023年全球自动化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3066.7亿美元,保持稳定增长,国内市场后续也将随着全球行业稳步发展。(5)智能装备①数字化焊机: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焊接设备生产国,据统计2021年我国电焊机行业60家制造企业的全年工业总产值为173.68亿元,同比增长12.1%。然而,我国相关产品集中在中端和中低端焊接设备,高端焊接设备仍然主要依赖进口,行业整体仍处于非充分竞争状态。公司通过深厚的电力电子技术积累,结合传统焊机的焊接工艺、电弧控制等专业能力,开发了类别丰富的高端数字化焊机产品,能运用在交通、工程机械、船舶海工、钢结构、集装箱等下游领域,在电焊机行业高端化的发展趋势下将充分受益,未来也将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环保化的方向持续发展。②智能采油:亚太地区是全球石油消费量最大的地区,近年来我国为增加能源安全性将增加对国内资源的开采和生产,提高原油产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生产原油达2.05亿吨,比上年增长2.9%;2023年上半年,我国生产原油1.05亿吨,同比增长2.1%。公司的智能采油设备是替代传统抽油机的新型机电一体化的采油装备,突破了伺服驱动器设计制造、潜油电机设计制造、联轴器设计等众多关键技术,有着整机效率提升,节能效果优异,采油能耗降低的特点,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采油,并且可在众多传统油杆采油设备无法施工的特殊复杂井况下作业。③工业微波:工业微波设备的应用是近几十年间出现的一种新型加工方式,因其操作环境及模式的差异比较大,对工艺技术要求较高。其工艺应用涵盖陶瓷烧结、化学反应、杀菌、干燥、解冻、熟制、提取等方面,广泛使用于冶金、粉体材料、化工、陶瓷、多晶硅、气凝胶、石墨烯等工业领域,以及食品、制药、橡胶、废弃物处理等行业。对比传统工艺,使用工业微波设备加工大幅降低了生产能耗,在工业加工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市场前景广阔。(6)精密连接电连接组件产品为器件、组件、设备、子系统之间传输电流或光信号,是电子产品生产制造所必需的基础元件,广泛应用于通讯、汽车、3C电子、工业、交通、军事等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5G基础设施的建设、消费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电动轨道交通的发展,连接器市场总体规模稳定增长。根据Bishop&Associate的统计,2017-2022年,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由601亿美元增长至841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7.0%,预计2023年将增至963亿美元。其中,中国连接器行业市场规模达265亿美元,同比增长6.0%,预计2023年将增至293亿美元,是全球第一大连接器销售国。由于下游需求逐步多样化,精密连接组件产品也呈现专业化、差异化以及生产自动化的发展趋势。生产商与客户的关系逐步从产品供应向合作研发发展;同时使用自动化设备有效提升电连接组件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控制产品质量。麦格米特通过自主开发多功能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智能检测装备使电连接组件产品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在满足连续性生产需求的同时,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与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公司主要业务和产品情况麦格米特是以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技术为基础的电气自动化公司,专注于电能的变换、自动化控制和应用。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一流的电气控制与节能领域的方案提供者,目前已成为智能家电电控产品、电源产品、新能源及轨道交通部件、工业自动化、智能装备、精密连接领域的国内知名供应商,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用及商业显示、变频家电、智能卫浴、医疗、通信、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应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工业自动化、智能生产装备、精密连接组件等消费和工业的众多行业,并不断在电气自动化领域延伸,外延技术范围,布局产品品类,持续在新领域进行渗透和拓展。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公司成功构建了功率变换硬件技术平台、数字化电源控制技术平台、自动化控制与通讯软件等技术平台,并继续向机电一体化和热管理集成方向拓展,通过技术平台的不断交叉应用,完成了在各个领域的多样化产品布局,建立了跨领域的生产经营模式,也不断丰富了相关新产品快速拓展的技术平台基础。根据应用领域划分,公司产品主要包括智能家电电控产品、电源产品、新能源及轨道交通部件、工业自动化、智能装备、精密连接六大类。其中,智能家电电控产品的主要细分产品包括各类变频家电功率控制器、空气源热泵控制器、智能卫浴整机及部件等;电源产品主要细分产品包括医疗设备电源、通信及服务器电源等网络能源产品、电力设备电源、工业导轨电源、光伏&储能&充电桩核心部件、LED显示电源、显示设备相关电源及OA电源等;新能源及轨道交通部件主要细分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集成模块(PEU)、电机驱动器(MCU)、车载充电机(OBC)、DCDC模块、车载压缩机、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电气部件、热管理系统核心部件等;工业自动化主要细分产品包括伺服及变频驱动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液压伺服泵、直线电机、编码器等;智能装备主要细分产品包括数字化焊机、工业微波设备、智能采油设备等;精密连接主要细分产品包括异形电磁线、同轴线、超微细扁线、FFC、FPC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未发生重大变化。(三)报告期内公司总体业务概述公司以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技术为基础,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兼顾内生发展与外延拓展,不断完善平台建设,推进营销平台融合,稳步推进核心技术不断形成产品优势在多领域的应用。公司强调多极增长、平衡风险,着力均衡各业务板块的总体规模和发展趋势,规避任一产品线的周期波动或业务变化可能给公司带来的风险。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87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1.51%;实现营业利润41,580.39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75.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968.49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73.7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23,743.08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35.79%;因公司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实施与2022年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本期产生相关股票期权费用与可转债利息费用共2,747.74万元,剔除上述期权激励与可转债利息费用影响后,公司2023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为26,078.66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47.66%;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0.7832元,较上年同期上升0.3295元。报告期内,公司面对各类复杂宏观形势,整体应对得当,风险管控到位,保持稳健经营,主营业务稳健发展。公司核心战略、经营策略、核心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继续保持稳健从容,资产结构和盈利模式也未发生重要变化,体现了公司“多级增长平衡风险”战略的有效性。此外,公司近年来不断拓展外延扩张,在新业务领域的布局卓有成效,在公司平台与资源的协同下,已初步达到预期效果,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公司通过强化研发投入,搭建研发平台,不断推出新产品,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33,284.48万元,同比增长21.05%,占销售收入的10.13%。以研发打磨技术,以技术布局业务,以业务搭建平台,以平台支持研发,如此正向循环,提升了公司各项业务的竞争优势,保证了公司收入的持续增长。公司着力加强内部运营管理,按计划稳步推进各项平台建设,重新评估产业发展变动方向,专注研究新技术、推出新产品、拓展新业务。2023年上半年,以光伏&储能&充电桩核心部件、电动化工程机械产品、办公自动化设备电源、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部件为主的新型业务拓展顺利,并取得了预期成果;公司在数据中心服务器电源、智能卫浴、充电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核心客户开拓方面也取得较大突破,这些业务均为公司未来业绩的稳步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报告期内,各板块业务总体经营情况如下:(1)智能家电电控产品2023年上半年,公司智能家电电控产品销售收入13.98亿元,同比增长22.33%,占公司营业收入的42.53%。公司智能家电电控业务主要包括智能家用空调变频驱控系统,商用暖通空调驱控系统,空气源热泵驱控系统,热泵型洗干一体机驱控系统,及各类家电控制器;智能卫浴整机及组件系统等消费类产品。公司智能家电驱控系统方案是公司为品牌电器制造商提供完整的端到端的系统创新与研发服务,为传统家用电器制造商赋予绿色、低碳、环保等年轻化的消费元素,报告期内各消费类产品均保持较好增长趋势。公司的优势在于将成熟的工业级技术积累,嫁接并应用于传统电器类产品,将数字化、智能化真正植入传统电器行业,使传统电器产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近10年以来,公司持续投入系统级的全场景研发平台建设,进一步为全球家用电器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助力,也不断拓展在平台技术的应用,包括商用空调、空气源热泵等,并进一步布局热泵型洗干一体机驱控系统等新兴领域。在全球化逆行及产业链重构的大背景下,各个行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剧,都在呼唤变革与创新,团队多年持续投入的系统级创新平台进一步发挥力量,在2023年继续延续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海内外市场均实现快速扩张。本报告期内,受益于以印度为代表的海外市场对变频家电的需求加大,公司变频家电业务实现了较好增长;公司智能卫浴业务也在稳健发展中,作为国内智能卫浴主流解决方案服务厂商,公司在国内外品牌商和电商方面的客户覆盖越来越广泛,可支撑未来的持续发展。公司总体在智能家电电控方向上将持续投入,扩大产能,提升品质,优化产品性价比,进一步满足国内外客户的未来需求。(2)电源产品2023年上半年,公司电源产品销售收入9.71亿元,同比增长9.20%,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9.53%。公司电源业务主要包括医疗电源、通信及服务器电源等网络能源产品、电力电源、工业导轨电源、光伏&储能&充电桩核心部件、LED显示电源、显示设备相关电源及OA电源等产品。公司电源产品已逐步覆盖工业、商业、消费等多领域众多一线龙头客户,或将成为公司未来销售收入规模增长主力。报告期内,公司电源产品事业群下各产品线业务均呈良好发展态势。其中,在全球5G通讯、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产业持续增长的背景下,配套数字硬件设施建设的需求也持续加大,带动公司网络电源业务快速增长。近年来,公司持续获得服务器国际客户的多项项目需求与订单,并且不断增大研发投入,批量交付进度加快;公司在为国际头部企业长期供应的同时,国内服务器厂商对配套零部件全国产替代的趋势需求也逐步显现,为公司服务器电源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公司已获得行业领先的国内服务器厂商的准入,后续将持续深耕服务器电源国产替代市场。同时,为实现全球各国“碳中和”目标,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双轮驱动下,近年来国内光伏与储能产业一路高歌猛进,带动公司相关业务发展加速。2023年上半年,公司光伏逆变器部件产品增速大幅上升,在手订单充足,并且陆续开始在便携储能、家储及工商储能领域实现核心部件产品的批量供应,公司未来将坚持以服务B端客户为定位,继续扩大客户覆盖。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需求与相关政策引导推动了充电桩产业的发展,公司在充电桩领域坚持被集成战略,从充电模块到系统整装、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制造,公司致力于为整机厂客户提供高质量全套解决方案服务,不仅在国内市场实现乘用&商用多领域应用,也正瞄准欧美等海外市场进行前期布局,进一步扩大了未来的增长空间。此外,公司显示电源业务也实现了稳健增长,其中,日本OA市场开拓成果初显,OA电源2022年增势较好,核心客户项目进展顺利,为将来的订单批量增长奠定了基础;商显电源业务发展持续稳步向前;公司还在PC电源领域有新的布局与发展,并已获得头部客户的供应商准入,助力核心客户的国产化需求,为公司低功率电源业务的后续增长打开新的增长极。公司在电源产品领域经过多年积累,持续为爱立信、诺基亚、GE、飞利浦、魏德米勒、西门子、ABB、Cisco、Juniper、施耐德、EnerSys、特变电工(600089)、小米、长虹、创维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产品和研发及生产服务。为满足客户未来需求,尤其是通信5G、数据中心服务器、光伏、储能、充电桩等行业的高速发展需求,公司持续增大研发投入,预计未来将取得进一步发展空间。公司电源产品业务目前已逐步从投入期走向收获期,并在不断加速产品布局、不断巩固和发展与大客户的业务合作关系。报告期内,公司电源产品总订单量大幅增加,为公司未来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300152)。(3)新能源及轨道交通部件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及轨道交通部件销售收入3.16亿元,同比上升43.76%,占公司营业收入的9.61%。公司新能源及轨道交通业务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集成模块(PEU)、电机驱动器(MCU)、车载充电器(OBC)、DCDC电源及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电气部件等产品,并在车载压缩机、热管理系统核心部件等方向不断探索和突破。本报告期内,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平稳发展,受益于公司下游客户端的需求提升,以及公司在乘用与商用多领域的新产品应用落地,公司新能源汽车营收实现较快增长,目前在手订单充裕。另外,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优化与整合,公司也正在逐步调整之前的新能源汽车单一大客户经营模式,持续开拓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客户,现已与北汽新能源、宁波菲仕(应用于哪吒汽车)、零跑等整车厂客户建立合作,不断拓展商用车领域产品需求并实现批量交付,更多的新客户还在认证过程中,助力公司未来进一步扩大销售收入规模。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增长,市场由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型,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也经历了萌芽期及初步探索期,进入发展期。并且,伴随科技力量的加持,与公司热管理、精密连接相关领域的产品与技术形成联动,在品牌、车型、区域等细分领域也在不断调整,行业格局初步形成,公司也在不断创新中实现跨越和变革。随着公司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和与各新能源汽车领域客户的长期稳定合作,预计公司未来新能源汽车业务也会继续增长,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麦格米特为轨道交通的空调设备提供电气和电子部件,轨道交通包括高铁、动车、城轨和地铁,部件包括电动压缩机、空调控制器、电机驱动器及空调电控柜。在轨道交通领域,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增量市场需求,即因轨道交通行业每年新增运营里程而带来的核心部件的市场需求;二是存量市场需求,即前期投入的设备为满足日益提高的安全运营标准产生的产品更新和升级换代而带来的市场需求。(4)工业自动化产品2023年上半年,公司工业自动化产品销售收入2.83亿元,同比增长65.63%,占公司营业收入的8.60%。公司工业自动化业务主要包括变频器、伺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液压伺服泵、直线电机、编码器等产品。公司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始终深耕行业,产品策略上采用以通用产品与技术为平台,同时针对多个细分行业推出更精细专业的定制化专用产品,销售策略上采用直销和分销两种模式。公司多年来持续加强对产品的综合成本管控,注重产品的高性价比,并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结合细分行业的特殊需求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巩固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定制化与差异化竞争优势。新一代的变频器、伺服、PLC产品相继推出,大大加强了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公司发挥行业细分的积累和优势,在电液、工程机械、再生能源等行业都取得了新的突破。公司近年来聚焦机电液的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深耕行业和服务核心客户,在产品定制过程中不断深化战略合作关系,以实现业务持续稳定发展。电动化浪潮已经到来,工程机械电动化亦如火如荼地开展,公司结合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积累,利用整体平台的优势,在工程机械电动化的大客户应用上取得突破,为国内一线龙头企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公司在风电和再生能源行业也早有布局,目前已在为行业核心客户批量供应风电变桨驱动器。海内外工业自动化需求市场空间巨大,随着公司产品品类越来越丰富,产品力不断提升,预计公司工业自动化产品未来还将保持较高增速的增长。(5)智能装备产品2023年上半年,公司智能装备产品销售收入1.69亿元,同比增长20.14%,占公司营业收入的5.13%。公司智能装备业务主要包括数字化智能焊机、工业微波设备、智能采油电潜螺杆泵设备等产品。2023年上半年,国内社会经济开始恢复常态化运行,日常商务接洽事项得以陆续开展,在国内政策的带动下工业生产投资需求出现复苏迹象,公司智能焊机、微波装备和智能采油设备市场需求回暖,实现了较好的收入回升。公司在智能装备领域的布局旨在通过行业精尖的电力电子创新技术,帮助产业客户解决日常经营生产环节中所存在的痛点难点,通过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效节能智能化生产装备,在解决核心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生产经营效率,帮助制造产业客户全面实现增效、降本、节能、减排的新目标,驱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公司在新兴装备(002933)领域已初步形成阶梯布局,未来随着国内生产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深入推进,公司相关业务的创新型解决方案将引领新的行业前瞻技术方向,逐步打开市场规模,成长性未来可期。(6)精密连接产品2023年上半年,公司精密连接产品销售收入1.39亿元,同比增长3.56%,占公司营业收入的4.24%。公司精密连接业务主要包括异形电磁线、同轴线、超微细扁线、FFC(柔性扁平软排线)、FPC(柔性电路板)等产品。精密连接组件产品是电子系统设备之间电流或信号传输、交换的桥梁,是构成整个完整系统连接所必需的基础元件。作为电力电子行业上游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公司关于精密连接业务的新布局,既可优化公司对上下游产业资源的纵向整合能力,又能够增强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向客户提供更完整的服务和一体化解决方案。电气时代下,各类电气设备和设备之间、设备内部各功能模块之间均需电连接组件来实现电力信号或数据信号的连接和分离。在全球推进碳中和背景下,交通运输、工业、储能等领域全面推动电气化,全球电气化程度明显提升,为电连接组件产品带来广阔的市场需求。近些年公司不断拓展协同的业务外延,在这些新业务方面的拓展是公司电力电子技术不断延伸交叉形成的方向,也是对上下游产业资源的整合。去年起,公司完成了从精密线材到精密连接的业务整合,实现一体化布局,公司精密连接业务不仅能优化公司内部的磁性器件供应,同时也可直接对外销售线材和相关连接部件产品。按应用领域划分,公司精密连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通讯、3C电子、工业、智能办公、安防设备等领域,并且由公司控股子公司广东田津开发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及储能电池包中的安全信号连接组件,目前已与某知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市场空间广阔,预计未来将为公司带来新的收入增长点。(7)经营管理方面持续不断地建设核心资源平台是公司贯彻始终的战略。持续推进营销体系整合和协同加强营销平台的建设,优化全球研发和制造资源的布局,促进和深化营销体系与各事业部之间、各技术部门之间的交流融合,贯彻营销体系与产品体系“横向穿边,纵向通底”的管理思路。同时,公司进一步加大平台建设投入,深化国内外布局,在深圳南山联合建设留仙洞总部基地,在长沙进行麦格米特智能产业中心建设,在武汉、西安、北京、长沙、成都五地建设公司营销和服务平台中心,在株洲投资建设麦格米特株洲基地扩展项目、智能化仓储项目,杭州高端装备产业中心也在稳步建设中。为增强全球交付能力,公司在印度已实现全面本土交付,在泰国也建设了部分产能,目前也已逐步开始生产交付。公司多年来持续围绕电力电子技术进行上下游产业链投资,通过“并购+孵化”不断拓展业务领域。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增股权投资公司3家,对外股权投资(剔除投资后合并报表的控股子公司)总金额为5,600万元;本报告期内因投资公司估值提升而获得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共1.53亿元。截至目前,公司对外股权投资(剔除投资后合并报表的控股子公司)的公司达到33家,累计对外股权投资金额为4.47亿元,累计获得公允价值重估收益、投资收益等合计4.77亿元,持续高效投资在获得业务协同的同时,投资收益也开始逐步显现。公司采用“事业部+资源平台”相结合的矩阵化运营模式,通过平台化的管理模式达到管理效率最大化,助力公司实现“公司横向做大,事业部纵向做强”的目标。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优化平台建设。在公司整体层面,通过内生动力,多项业务产生了较好成长,同时公司继续不断投入交叉领域的研发,不断拓宽边界,将原有技术应用在更多的领域,部分新业务也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公司继续贯彻“横向延伸做大,纵向深耕做强”的思路,以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技术为基础,各个事业部和子公司专注于细分领域。此外,公司继续在上下游布局前瞻产业,整合具有协同性的行业资源,奠定未来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二、核心竞争力分析公司作为自主创新的科技型企业,经过多年的行业积淀,综合竞争力大大提升,已成为国内知名的智能家电电控产品、电源产品、新能源及轨道交通部件、工业自动化、智能装备、精密连接领域供应商。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稳健,得益于公司“多级增长平衡风险”的战略优势,公司在工业自动化、新能源汽车及轨道交通板块实现快速增长,其余各板块业务也持续稳步发展。公司核心战略、经营策略、核心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继续保持稳定,资产结构和盈利模式也未发生重要变化。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清晰有效的战略布局公司聚焦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核心技术,不断向与核心技术相关的交叉领域和新兴领域延伸,从板件产品逐步升级到模块产品、系统产品及集成产品,多年来布局逐步取得效果,并产生了越来越强的协同效应。产品的拓展也带动公司从家用电视市场逐步拓展到各类商业显示、变频家电、智能卫浴、医疗、通信、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应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工业自动化、智能生产装备、精密连接组件等消费和工业的众多行业。在产品和行业的拓展中,不断产生裂变效应,从而发现更多的市场需求,进入更多的细分领域。公司的产品和技术拓展,是通过内生和外延两种方式产生的。已有的产品和技术,不断拓展新品类和开发其新行业的应用,是内生增长;而通过灵活的合作方式,融合外部资源,尤其是技术资源,不断补齐短板、融合协同,开拓新的领域,是外延扩张。公司过去超过10年的实践,形成了成型的模式、理念和方法,并在不断延伸的实践中,增强了技术水平、运营能力和服务客户的广度深度。作为电力电子产品,每一个产品和领域的发展,都需要经历持续数年艰苦的研发和市场拓展,公司瞄准的不是单一行业或单一技术,因此,从电力电子领域来讲,公司依然处于布局期,在构建技术和产品体系的过程中,每一个技术方向,均需持续的研发投入和经营管理,稳健推进产品发展从质变到量变的过程。公司通过内生增长和外延扩张的拓展,始终瞄准业界高端方向和未来产业趋势,在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基础上,前瞻布局,耐心规划,有序投入,储备技术和积累竞争优势,逐步发掘潜力,以支撑未来业务增长。(2)持续创新的研发技术优势公司聚焦核心技术,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佳部件和解决方案,因此高度重视研发投入。经过多年耕耘,公司依靠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技术储备,搭建了交叉延伸的核心技术平台,满足下游客户多元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需求。公司持续多年保持销售收入10%左右的研发投入,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33,284.48万元,同比增长21.05%,占销售收入的10.13%,为产品战略和研发计划的实现提供了强大支撑。报告期内,公司已累计拥有有效使用的专利1273项。(3)多技术领域布局逐步形成关联公司凭借十余年所积累的多行业下游应用经验,在消费领域及工业领域完成了多样化产品布局,从最初的多点布局,逐步形成网络,产品之间形成软硬件的互相协同、产品技术的交流融合、供应链和市场资源的共享等,使公司实现各类资源共享、提升解决方案设计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公司未来将持续推进技术融合从点到线到面的不断融合,进一步发挥技术和管理的协同优势。(4)持续强化平台建设公司在各领域的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由各事业部作为经营单位分工运营,运营团队端到端全流程负责本事业部的全面运营;公司根据不同事业部所处的阶段,确定相应的经营目标并不断调整经营方向和重点,同时,公司不断强化资源平台建设,向事业部提供营销资源平台、研发技术资源平台、检验测试平台、供应链平台、财务人力资源平台、IT、ERP和管理平台的支持,并整合内部资源形成协同。多年持续不断的建设和动态调整,使得“事业部+资源平台”相结合的运营模式日趋成熟,并逐步成为公司的核心动力之一。平台建设是事业部发展和新业务孵化成长的土壤,是支撑“公司横向做大,事业部纵向做强”的基石。公司聚焦核心技术,依靠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技术储备,搭建了交叉延伸的核心技术平台,尤其在工业控制、工业自动化、工业电源、变频驱动、功率转换等领域形成了技术储备和竞争优势,并在这个坚实完整的核心技术平台上,不断支持和帮助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成长和落地,融合出上下游新业务,内生增长加外延扩张结合、聚焦电力电子领域,拓展公司业务的边界。对于新进入的领域,在研发投入和产品推广的同时,着重加强流程管控和规范化建设,促进文化融合,加强管理规范的一致,推动财务、商务、人力资源体系向集团各公司、尤其是新投资公司的全覆盖工作的推进,协调研发测试、人力资源、采购、制造体系、IT等各方面,加强横向交流,共享资源调动。(5)优秀稳定的经营团队公司是技术密集型企业,需要敬业、务实的技术及管理专才。公司组建了一支高学历、高水平并具有国际化背景和视野的管理团队。公司的核心成员大多数具有博士、硕士或MBA等学历,并拥有在全球500强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经验。稳定、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公司保持技术领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综合实力的增长,公司不断拓宽人才招聘渠道,积极从国内外引进适合公司发展的专业化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特别是具备国际化视野、规范化管理背景的人才,全面提升公司各方面的管理能力。各事业部管理层加强端到端的统筹能力和全局意识,助力集团规模化发展。围绕公司的发展目标,制定系统的培训体系和计划,增加培训软硬件设施,从而提升员工知识和技能,强化核心员工激励机制,增加人才储备。报告期内,公司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行权期行权条件达成,575名激励对象开始自主行权,并且向80名激励对象追加授予了预留部分股票期权185.80万份,本次期权激励计划覆盖公司核心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人员共600余人。同时,公司加强人力资源梯队建设,给中生代年轻人更多机会,通过内部轮岗等机制,赋予更多职能与锻炼机会。除了内生的技术和产品发展之外,公司对新技术、新领域保持敏锐,不断地基于电力电子的技术延伸,通过灵活的机制与外部具备独特技术优势的团队开展合作,陆续控股或参股了一些拥有核心技术的上下游产品团队,嫁接麦格米特的资源平台,也为公司提供更多的新生力量。(6)广泛优质的客户资源公司凭借自主掌握的核心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高效的服务以及良好的成本管理体系,不断在下游各个领域取得突破和发展,同时积累了一大批优质客户,无论消费类客户还是工业类客户,大多以业内前列的龙头客户为主。公司坚持国际化和全球化战略,致力于突破世界和国内制造业五百强等细分领域龙头客户,通过重点战略客户的突破,提升公司全方位竞争力。众多优质的国内外客户资源保证了公司业务的稳健、持续增长,在与优质客户的合作过程中也提升了公司的研发、制造水平;同时,公司也凭借着在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领域的专业能力成为客户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从而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客户早期的产品需求设计及方案开发工作当中,进一步加强了客户服务能力和粘性。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公司是以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技术为基础的电气自动化公司,专注于电能的变换、控制和应用。公司目前产品主要包括智能家电电控、电源产品、新能源及轨道交通部件、工业自动化、智能装备、精密连接等几大类,并不断在电气自动化领域渗透和拓展。公司经营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目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宏观经济如发生不利变化或调整,将可能对公司生产经营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业绩表现。公司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范围广,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平衡掉宏观经济波动带来的部分不利影响,未来公司也将持续对各业务、各经营环节进一步加强风险识别和管控,及时调整策略,使外部影响最小化。(2)国际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的风险去年以来,俄乌、台海等国际地缘政治局势愈发紧张,国际关系不断演化,未来形势难以预测,给公司上下游产业链的供给和需求都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也会对商业信心和对外投资产生不利影响。为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全球地缘政治竞争影响,公司已开始着手进行相应准备与布局,一方面在泰国和印度等海外地区购买或租赁土地以建设部分产能,与当地外协厂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密切关注国际市场环境变化和汇率变动情况,加强对汇率走势的研究分析,综合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择机将部分外币结汇为人民币等方式减少和对冲外汇风险。(3)主要原材料结构性价格和供应风险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半导体、磁性件、被动件、结构件、线路板等。公司直接材料占营业成本的比例在80%以上,原材料价格变动和供应形势是公司生产成本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从2021年底开始,包括半导体在内的各类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并伴随供应紧张形势,对公司内部管理和订单交付进度带来较大困扰。虽然公司产品报价中已充分考虑材料成本的影响,但依然无法对冲全部原材料价格对毛利率的影响。本报告期内,各类原材料供应紧张形势开始缓解,原材料价格也相应下跌,但传导到公司财务报表,尚需物料消耗周期。公司将持续加强原材料的跟踪分析,提升库存的动态管理水平;另外公司会继续投入资金进行创新研发,从设计方案、器件国产化方面强化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同时,公司也将通过不断导入精益生产,提升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以增强公司在下游客户处的综合议价能力。